这句话出自中国历史上的经典著作《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它出现在《报任安书》中,这是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写给朋友任安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司马迁表达了自己忍辱负重的决心,并阐述了对生命价值的看法。
原文如下(节选):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这句话的大意是: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但死的意义却大不相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却像鸿毛一样轻飘。这取决于人们追求的目标和意义不同。司马迁在此处强调了生命的价值并非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其精神内涵与实际意义。
司马迁之所以写下这段话,与他当时所处的困境密切相关。他曾因替李陵辩护而触怒汉武帝,被施以宫刑。面对如此巨大的屈辱,他并没有选择放弃生命,而是毅然决然地完成了《史记》这部伟大的史学巨著。这种坚韧的精神正是“重于泰山”的体现。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司马迁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更是一个深刻思考人生意义的思想家。他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应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有意义,为社会、为后代留下有价值的东西。
总之,《史记》中的这句话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在逆境中坚持自我、追求卓越。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伟大并不在于外在的荣辱得失,而在于内心的坚定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