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鸿门宴多义词】在语文学习中,多义词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尤其在文言文中,许多词语具有多种含义,理解这些多义词对于准确把握文章内容至关重要。《鸿门宴》作为《史记》中的经典篇章,其中就包含了不少具有多义性的词语。本文将对《鸿门宴》中的部分多义词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不同含义及用法。
一、多义词总结
1. “谢”
- 含义一:感谢(如“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今日之事,臣请入,与之同命!’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于是又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德也。’……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酒酣,项王曰:‘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 含义二:道歉(如“因击沛公于坐,不胜杯杓,因留沛公与饮。”)
2. “幸”
- 含义一:宠爱(如“项王曰:‘沛公,吾兄也,勿杀。’”)
- 含义二:侥幸(如“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3. “当”
- 含义一:应当(如“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 含义二:面对(如“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4. “若”
- 含义一:像(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 含义二:你(如“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5. “举”
- 含义一:举起(如“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含义二:发动(如“举兵以伐秦。”
6. “为”
- 含义一:是(如“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含义二:替(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7. “以”
- 含义一:用来(如“以故汉王得脱。”)
- 含义二:因为(如“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8. “因”
- 含义一:趁机(如“因击沛公于坐。”)
- 含义二:于是(如“因留沛公与饮。”)
9. “之”
- 含义一:的(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含义二:他(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10. “其”
- 含义一:他的(如“其意常在沛公也。”)
- 含义二:那(如“其一犬坐于前。”)
二、多义词汇总表
多义词 | 含义一 | 含义二 | 例句 |
谢 | 感谢 | 道歉 |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 不敢背德,愿项王宽恕 |
幸 | 宠爱 | 侥幸 | 项王曰:“沛公,吾兄也,勿杀。” /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
当 | 应当 | 面对 |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 / 当其欣于所遇 |
若 | 像 | 你 | 若属皆且为所虏 / 若入前为寿 |
举 | 举起 | 发动 |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举兵以伐秦 |
为 | 是 | 替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君为我呼入 |
以 | 用来 | 因为 | 以故汉王得脱 / 以吾一日长乎尔 |
因 | 趁机 | 于是 | 因击沛公于坐 / 因留沛公与饮 |
之 | 的 | 他 |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客何为者 |
其 | 他的 | 那 | 其意常在沛公也 / 其一犬坐于前 |
三、结语
《鸿门宴》作为一篇极具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文章,其中的多义词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反映了古汉语的灵活性和复杂性。掌握这些多义词的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意,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建议在学习过程中结合上下文,逐步积累并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