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文旁的字】在汉字中,“反文旁”(即“攵”)是一个常见的偏旁部首,常用于表示与“行走、动作、变化”有关的含义。这类字多为会意字或形声字,其结构和意义往往与“走”、“动”等概念相关。以下是对“反文旁”的字进行的总结,并附上部分常见字的列表。
一、反文旁的含义与特点
“反文旁”由两个“又”字组成,其中上面一个“又”是倒写的,因此得名“反文旁”。它的本义与“手”有关,后来逐渐引申为“行动、动作、行走”等含义。在现代汉语中,带有“攵”部的字多与动词相关,尤其是与“走路、移动、改变”等行为有关。
例如:“教”、“攻”、“放”、“改”等字,均含有“攵”部,且都与动作或变化有关。
二、常见“反文旁”的字汇总
序号 | 汉字 | 拼音 | 含义解释 |
1 | 教 | jiāo | 教导、传授知识 |
2 | 攻 | gōng | 攻击、努力完成 |
3 | 放 | fàng | 释放、放开 |
4 | 改 | gǎi | 改变、修改 |
5 | 收 | shōu | 收获、收回 |
6 | 攻 | gōng | 攻击、攻克 |
7 | 放 | fàng | 放置、释放 |
8 | 改 | gǎi | 改变、改良 |
9 | 收 | shōu | 收集、回收 |
10 | 支 | zhī | 支撑、支持 |
11 | 折 | zhé | 折断、转折 |
12 | 把 | bǎ | 手握、把握 |
13 | 抓 | zhuā | 抓取、抓住 |
14 | 护 | hù | 保护、护卫 |
15 | 投 | tóu | 投入、投掷 |
> 注:以上仅为部分带有“攵”部的字,实际数量远多于此,如“败”、“成”、“战”等也属于此类。
三、总结
“反文旁”(攵)在汉字中具有重要的构形功能,常用于表达与“动作、行走、变化”相关的词汇。这些字大多具有动态性,反映了古代人对动作和行为的观察与记录。通过学习这些字,不仅能加深对汉字结构的理解,还能更好地掌握汉语的语义逻辑。
在日常使用中,遇到带有“攵”部的字时,可以结合其上下结构进行推测,有助于提高识字效率和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