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晏七岁文言文】《何晏七岁》是一篇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的古代文言短文,讲述了东汉末年才子何晏在七岁时机智应对魏武帝曹操提问的故事。文章虽短,却生动展现了何晏的聪明才智与谦逊态度,是古代儿童智慧故事中的经典之作。
一、原文回顾
> 魏武帝问诸子之贤者,以晏为最。时年七岁,其父曰:“此儿未可量也。”
> 帝曰:“何以知之?”
> 曰:“晏母,故人之妻也;晏,故人之子也。今以母赐子,非礼也。”
> 帝大笑曰:“诚哉,此子!”
(注:此为现代白话翻译,原文字数较少,内容简练)
二、
该文讲述的是曹操询问诸子中谁最贤能,众人认为何晏最为出色。曹操问为何如此,何晏的父亲解释说:“因为何晏的母亲是旧友的妻子,而何晏是旧友的儿子。如今把母亲送给儿子,这是不合礼法的。”曹操听后大笑,认为这话很有道理。
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
- 何晏的聪慧:他年纪虽小,但能迅速理解并指出其中的礼法问题。
- 父亲的智慧:虽然表面上是在反驳曹操的评价,实则是在委婉地表达对曹操行为的不满。
- 曹操的宽容:面对这样的直言不讳,他并未生气,反而表示认可。
三、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文章出处 | 《世说新语·言语》 |
作者 | 刘义庆(南朝宋) |
主要人物 | 何晏、曹操、何晏之父 |
年龄 | 何晏七岁 |
故事核心 | 通过何晏对“礼”的理解,体现其聪慧与家教严谨 |
人物性格 | - 何晏:聪慧、有礼 - 曹操:宽容、善纳谏 - 何父:谨慎、有远见 |
教育意义 | 强调礼仪的重要性,以及从小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 |
文学价值 | 简洁生动,语言精炼,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 |
四、结语
《何晏七岁》虽篇幅短小,却寓意深刻。它不仅展示了古代儿童的智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礼法的重视。这篇文章至今仍被广泛引用,作为教育儿童礼仪与思考能力的经典范文。通过学习此文,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也能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