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它是用来形容】“七月流火”是一个源自《诗经》的成语,常被误用为形容天气炎热,实际上它的原意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天象来判断季节,而“七月流火”正是古人对夏末秋初自然现象的一种描述。
一、成语来源
成语“七月流火”出自《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流火”指的是火星(即心宿二)在夏季向西移动,逐渐沉入西方地平线的现象。古人认为这一现象标志着暑气渐退,凉爽将至。
二、成语原意解析
| 词语 | 含义 | 说明 |
| 七月 | 指农历七月,大致相当于公历的八月左右 | 古代以农历为准,七月是夏末秋初 |
| 流 | 指移动、下沉 | “流火”是指火星在夜空中逐渐西沉 |
| 火 | 指心宿二(即火星),古代称为“大火” | 是夏季星象中的重要标志 |
因此,“七月流火”的本意是:到了农历七月,心宿二开始向西方移动,表示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到来。
三、现代误用情况
随着语言的发展,“七月流火”被很多人误解为形容天气炎热,甚至用于形容酷热难耐的天气。这种用法虽然常见,但不符合其原始含义。
| 正确用法 | 错误用法 |
| 表示夏末秋初,气温转凉 | 形容天气非常炎热 |
| 用于描述季节变化 | 用于描述高温天气 |
四、总结
成语“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原本是用来描述夏末秋初时节的变化,象征着炎热的夏天即将结束,凉爽的秋天即将到来。如今虽常被误用为形容天气炎热,但了解其真实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使用和理解这一传统文化词汇。
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出处 | 《诗经·豳风·七月》 |
| 原意 | 夏末秋初,气温转凉 |
| “流火”含义 | 心宿二(火星)西沉,象征季节变化 |
| 现代误用 | 被误用为形容天气炎热 |
| 正确用法 | 描述季节转换,非高温天气 |
通过了解成语的来源与本义,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运用传统文化,避免语言误用带来的误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