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永遇乐】《永遇乐·元宵》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她晚年时期。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元宵佳节时对往昔欢乐时光的追忆与现实孤寂的对比,体现了李清照晚年生活的凄凉与对家国情怀的深切感慨。
一、
《永遇乐·元宵》通过描写元宵节的热闹景象,反衬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哀愁。词中既有对昔日繁华生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境遇的无奈和悲叹。全词情感真挚,语言婉约,展现了李清照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思想感情。
二、原文及赏析
原文:
> 永遇乐·元宵
>
>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
>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 罗绮丛中,笙歌满路,谁记当年语?
> 施帷灯影,欢声笑语,犹似旧时光景。
> 可怜今夕,灯火万家,不如前度。
赏析:
- 上片写眼前元宵的热闹景象,但“人在何处”一句点出词人孤独无依的状态。
- 下片回忆昔日汴京的繁华生活,对比今日的冷清,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 结尾“可怜今夕,灯火万家,不如前度”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的眷恋与现实的失落。
三、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作品名称 | 《永遇乐·元宵》 |
作者 | 李清照(宋代) |
创作时期 | 晚年(南渡后) |
体裁 | 词(词牌名:永遇乐) |
主题 | 元宵节、怀旧、孤独、家国情怀 |
情感基调 | 感伤、哀婉、思乡 |
艺术特色 | 婉约含蓄、对比手法、情景交融 |
名句 | “可怜今夕,灯火万家,不如前度。” |
历史背景 | 南宋初期,战乱频繁,李清照漂泊流离 |
四、结语
《永遇乐·元宵》不仅是李清照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故国的思念与对命运的无奈。这首词以其深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成为宋词中的经典之作,至今仍被广泛传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