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交近攻是什么意思】“远交近攻”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一种外交和军事策略,最早由秦国丞相范雎提出,目的是为了削弱敌国、巩固自身势力。这一策略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什么是“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字面意思是:对远方的国家采取结交政策,对邻近的国家则采取进攻策略。其核心思想是:
- 远交:与距离较远的国家保持友好关系,避免它们联合起来对抗自己;
- 近攻:对邻近的国家发动攻击,逐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种策略有助于集中力量,逐个击破敌人,减少多线作战的压力。
二、历史背景
“远交近攻”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各国为了生存和发展,纷纷寻求外交和军事上的优势。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国力大增,但面对强大的楚、齐等国,若同时开战,必然陷入被动。因此,范雎建议秦王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先稳住远方的国家,再逐步吞并邻近的小国。
三、实施过程与效果
阶段 | 策略 | 具体做法 | 效果 |
第一阶段 | 远交 | 与齐、楚等远方大国保持友好关系,甚至结盟 | 减少外部威胁,集中力量对付邻近国家 |
第二阶段 | 近攻 | 先攻韩、赵、魏等邻近小国,逐步扩张 | 逐步蚕食周边国家,增强秦国实力 |
第三阶段 | 合纵连横 | 在统一过程中,灵活运用合纵(联合)与连横(分化) | 最终实现“灭六国,统天下”的目标 |
四、总结
“远交近攻”是一种以弱胜强、以智取胜的战略思想,强调根据地理和政治形势,合理分配资源和力量。它不仅适用于古代战争,在现代商业竞争、国际关系中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表格总结
概念 | 内容 |
中文名称 | 远交近攻 |
出处 | 战国时期,范雎提出 |
含义 | 对远方国家结交,对邻近国家进攻 |
核心思想 | 避免多线作战,集中力量逐个击破 |
历史作用 | 秦国统一六国的重要策略 |
现代意义 | 可用于商业竞争、国际关系等 |
通过“远交近攻”,秦国成功实现了从一个边陲小国到统一帝国的转变,这一策略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战略思想中的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