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公祭日介绍】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沉重而悲痛的篇章。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对平民和战俘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规模屠杀、强奸、抢劫和纵火,造成约30万中国同胞遇难。这一事件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巨大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黑暗时刻。
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中国政府于2014年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定于每年12月13日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公祭日不仅是对遇难者的哀悼,更是对历史真相的尊重与传承,旨在警示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简要介绍
项目 | 内容 |
设立时间 | 2014年 |
公祭日期 | 每年12月13日 |
设立背景 | 为纪念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同胞 |
主要活动 | 国家公祭仪式、默哀、献花、展览等 |
意义 | 铭记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维护世界和平 |
地点 |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江东门) |
通过设立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我们不仅表达了对死难者的深切怀念,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人民不忘历史、捍卫正义、追求和平的坚定信念。在新时代背景下,这一纪念活动更具有现实意义,提醒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共同守护人类文明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