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难书是什么意思?】“罄竹难书”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罪行极多,难以写尽。这个成语出自《旧唐书·李密传》,原意是用尽竹简也写不完,后来引申为罪行极多,无法全部列举。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罄竹难书 |
拼音 | qìng zhú nán shū |
出处 | 《旧唐书·李密传》:“罄竹难书,其罪恶之多。” |
含义 | 形容罪行极多,难以写尽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某人或某事的罪行严重,数量庞大 |
近义词 | 数不胜数、罪大恶极、罄竭难书 |
反义词 | 寥寥无几、微不足道、少之又少 |
二、成语背景与演变
“罄竹难书”最早出现在唐朝,李密在《讨隋炀帝檄》中写道:“罄竹难书,其罪恶之多。”这里的“罄竹”指的是用完所有的竹简,“难书”表示难以写完。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罪行累累,无法一一列举。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历史人物,也可以用于现代生活中某些行为或事件的严重性。
三、使用示例
1. 历史背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暴政横行,百姓苦不堪言,史书上记载他的罪行“罄竹难书”。
2. 现代应用:某企业因多次违法经营,被曝光后舆论哗然,媒体称其“罄竹难书”。
四、注意事项
- “罄竹难书”多用于负面评价,形容罪行或错误非常多。
- 不宜用于正面或中性场合,否则可能引起误解。
- 使用时要结合具体语境,避免生搬硬套。
五、结语
“罄竹难书”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言行,避免走上“罄竹难书”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