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颜无地是什么意思】“汗颜无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因羞愧、内疚或感到无地自容而面红耳赤、难以面对他人的情境。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极度的羞耻感和自责情绪。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汗颜无地 |
拼音 | hàn yán wú dì |
出处 |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史记·项羽本纪》中虽未直接出现“汗颜无地”,但类似情感描写常见于古代文学中。 |
释义 | 因羞愧而脸红到无法面对别人,形容极度的羞耻感和自责情绪。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因做错事或行为不当而感到极度羞愧。 |
近义词 | 无地自容、羞愧难当、面红耳赤 |
反义词 | 面不改色、从容不迫、泰然自若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失误后 | 他因为工作上的严重失误,被领导批评后,脸上顿时涨得通红,真是汗颜无地。 |
公众场合出丑 | 在会议上公开说错话,她当时汗颜无地,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
社交尴尬 | 他在朋友面前不小心说漏了嘴,事后回想起来,真是汗颜无地。 |
三、总结
“汗颜无地”是汉语中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成语,常用来表达因羞愧、自责或尴尬而无法面对他人的情绪状态。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心理反应,也反映了社会文化中对“面子”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古文典故,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