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善如登出处于哪里】“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古语,出自《国语·周语下》。这句话的意思是:做善事就像登山一样,需要不断努力、坚持不懈;而做坏事则像山崩一样,一旦开始就难以挽回。它强调了行善的艰难与积德的重要性,也警示人们要时刻警惕恶行的累积。
那么,“从善如登”这句话究竟出自哪里?下面我们通过总结和表格的形式来明确其出处与相关背景。
一、
“从善如登”这一说法最早见于《国语·周语下》,原文为:“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句话用登山和山崩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行善与作恶的不同结果。行善如同攀登高山,虽艰辛但能逐步提升自我;而作恶则像山体崩塌,一旦发生便难以控制。
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这句话被广泛引用,成为劝人向善的重要格言。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诗文中多次提到类似的观点,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此外,“从善如登”也常被用于教育、修身、管理等领域,提醒人们坚持正道,避免堕落。
二、出处与背景对照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国语·周语下》 |
原文 |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比喻含义 | 从善如登山——需持续努力;从恶如崩——易失控,后果严重 |
后世引用 | 白居易、欧阳修等古代文人曾引用或化用此句 |
应用领域 | 教育、道德修养、政治治理、个人成长等 |
现代意义 | 强调坚持善行的重要性,警示人们远离恶行 |
三、结语
“从善如登”不仅是一句古老的格言,更是对人生道路的一种深刻启示。它提醒我们,善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坚持和积累的过程。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一旦走上歧途,后果可能无法挽回。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以“从善如登”的精神要求自己,不断提升道德修养,远离诱惑与错误选择,做一个有责任感、有良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