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著作等身造句】“著作等身”是一个常用于形容作家、学者等在学术或文学领域成就卓越的成语,意思是其作品的数量和身体一样高,形容著述丰富。在日常使用中,“著作等身”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创作能力、学术成果或文学贡献。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以下是对“著作等身”的总结以及相关例句的整理。
一、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著作等身 |
含义 | 形容作者的作品数量极多,与自身身高相等,比喻著述丰富。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称赞作家、学者、专家等在学术或文学领域的成就。 |
近义词 | 博学多才、著作等身、文采斐然 |
反义词 | 才疏学浅、毫无建树 |
常见搭配 | “他是一位著作等身的作家”、“这位学者著作等身,影响深远” |
二、造句示例
序号 | 例句 | 适用场景 |
1 | 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历史,著作等身,深受后人敬仰。 | 称赞历史学家的学术成就 |
2 | 这位作家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笔耕不辍,著作等身。 | 表达对作家持续创作的敬佩 |
3 | 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师,还是一位著作等身的教育学者。 | 描述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身份 |
4 | 在学术界,只有那些著作等身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尊重。 | 强调学术成果的重要性 |
5 | 他从小立志成为作家,如今终于实现了著作等身的梦想。 | 表达个人奋斗的成功 |
三、注意事项
- “著作等身”强调的是“著作”而非“作品”,因此更适合用于正式、书面语境。
-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成年人,尤其是有一定社会地位或学术成就的人。
- 避免用于口语中,以免显得过于书面化或不自然。
通过以上总结和例句,可以看出“著作等身”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适用于多种正式场合,能够有效提升语言表达的层次感和文化内涵。在写作或交流中适当使用,能更准确地传达对他人成就的认可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