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赤地千里典故

2025-09-20 09:07:32

问题描述:

赤地千里典故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0 09:07:32

赤地千里典故】“赤地千里”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因自然灾害或战乱等原因,土地干裂、草木枯死,一片荒凉的景象。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灾荒严重、民生凋敝的状况。

典故来源

“赤地千里”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百姓流离失所,赤地千里。”意指由于战乱或灾害,土地贫瘠,无法耕种,人民生活困苦。

在古代,由于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一旦发生旱灾、水灾或战争,就会导致粮食短缺,社会动荡,甚至引发大规模的饥荒。因此,“赤地千里”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一种对社会苦难的深刻反映。

总结与表格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赤地千里
含义 形容因灾荒或战乱导致土地干裂、草木枯死,一片荒凉的景象。
出处 《后汉书·王符传》
原文引用 “百姓流离失所,赤地千里。”
使用场景 描述灾荒严重、民生凋敝的情况,多用于文学或历史叙述中。
现代意义 表示环境恶劣、资源匮乏,也可比喻社会动荡、经济萧条。
相关成语 饥寒交迫、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结语

“赤地千里”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对历史中灾难与苦难的真实写照。它提醒我们珍惜当下,关注生态环境与社会稳定,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