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行逆施是什么意思】“倒行逆施”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行为与常理、道德或社会规范背道而驰,做出违背正义、违背时代潮流的事情。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常用于批评那些不守规矩、破坏秩序、甚至危害社会的人或行为。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倒行逆施 |
拼音 | dào xíng nì shī |
解释 | 指行为与常理相反,做出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 |
出处 | 出自《汉书·王莽传》:“今公卿大夫,皆以国家为重,而倒行逆施,违天悖理。”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指责他人行为不当,具有强烈贬义。 |
近义词 | 逆天行事、背道而驰、违法乱纪 |
反义词 | 顺理成章、循规蹈矩、合情合理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倒行逆施”最早出现在《汉书·王莽传》中,原指王莽篡位后所做的一些违背正统、违反礼制的行为。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不仅用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常用于现代语境中,形容某些人或组织的行为严重偏离正常轨道。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批评政治人物 | “他为了个人利益,不顾人民死活,简直是倒行逆施。” |
描述社会现象 | “一些商家为了牟利,不惜以次充好,这种行为就是倒行逆施。” |
历史评价 | “王莽虽有改革之志,但手段极端,实属倒行逆施。” |
四、总结
“倒行逆施”是一个含义明确、感情色彩强烈的成语,常用于表达对某些行为的不满与谴责。它强调的是行为与道德、法律、社会秩序之间的对立关系。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恰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批判性。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倒行逆施”不仅是对行为的描述,更是对价值观的一种评判。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应倡导正直、公正、合法的行为方式,避免走上“倒行逆施”的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