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遗至孝的原文及翻译】《陈遗至孝》是古代一篇讲述孝道精神的短文,出自《世说新语·德行》。文中通过陈遗的孝行,展现了古人对父母的敬爱与责任。以下为原文、翻译及总结。
一、原文:
> 陈遗,字子贞,吴郡人也。少有至性,母病,昼夜侍侧,不离左右。母卒,哀毁过礼,遂绝食数日,形体羸弱,几至灭性。乡里怜之,劝其饮食,曰:“若终不食,必死矣。”遗曰:“吾母生时,未尝一日不食我所食;今母亡,吾岂可独食?”遂不复食,竟以丧母而卒。
二、翻译:
陈遗,字子贞,是吴郡人。他年少时就非常孝顺,母亲生病时,他日夜在床边侍候,从不离开。母亲去世后,他悲痛过度,几乎不吃东西,身体虚弱,差点丧命。乡亲们很同情他,劝他吃饭,说:“如果你一直不吃饭,一定会死的。”陈遗说:“我母亲活着的时候,从来没有一天不吃我吃的东西;现在母亲死了,我怎么能独自吃饭呢?”于是不再进食,最终因哀伤过度而去世。
三、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文章出处 | 《世说新语·德行》 |
作者 | 刘义庆(南朝宋) |
主人公 | 陈遗(字子贞) |
故事主题 | 孝道、至情、生死相依 |
情节概要 | 陈遗因母亲病重而日夜侍奉,母亲去世后哀毁过度,最终绝食而亡。 |
人物性格 | 极其孝顺、情感真挚、执着于亲情 |
精神内涵 | 表现了古代士人对孝道的极致追求,强调“孝”不仅是行为,更是精神的坚守。 |
现代启示 | 在现代社会中,孝道虽形式不同,但尊重和关爱父母仍是重要的道德准则。 |
四、结语:
《陈遗至孝》虽篇幅简短,却深刻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孝道的重视。陈遗的行为虽极端,但其背后是对父母深沉的爱与责任感。在今天,我们或许不必效仿其极端行为,但应从中汲取孝道的精神力量,珍惜亲情,感恩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