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战心惊意思】“胆战心惊”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遇到危险、紧张或恐惧的情况下,内心极度不安的状态。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人因害怕而心跳加速、胆怯发抖的反应。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胆战心惊 |
拼音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注音 | ㄉㄢˇ ㄓㄢˋ ㄒㄧㄣ ㄐㄧㄥ |
含义 | 形容非常害怕、紧张,内心极度不安的状态。 |
出处 | 《水浒传》:“吓得魂飞魄散,胆战心惊。”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因恐惧、紧张而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
近义词 | 心惊肉跳、惊慌失措、忐忑不安 |
反义词 | 镇定自若、泰然自若、从容不迫 |
二、使用场景
“胆战心惊”多用于以下几种情境:
1. 面对危险时:如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等。
2. 情绪高度紧张时:如考试前、重要会议前、公开演讲前。
3. 看到恐怖场面时:如电影、书籍中描写血腥、恐怖的情节。
4. 受到威胁或恐吓时:如被歹徒威胁、遭遇诈骗等。
三、例句参考
- 他听到那声巨响后,吓得胆战心惊,连话都说不出来。
- 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她独自走在街上,胆战心惊地生怕出事。
- 看到那只巨大的蜘蛛,小明立刻胆战心惊,躲到了角落里。
四、总结
“胆战心惊”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表达人在极端紧张或恐惧状态下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常见,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描述人们面对危险或压力时的真实感受。理解并恰当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