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郎已恨蓬山远原文】一、
“刘郎已恨蓬山远”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原句为:“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但后人常引用“刘郎已恨蓬山远”作为对这句诗的化用或变体,表达一种对美好事物遥不可及、心生遗憾的情感。
“刘郎”在古代文学中常指代有情之人,尤其是那些追求爱情却不得的男子。如《搜神记》中记载的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故事,成为后世文人寄托情感的意象。“蓬山”则象征着遥远的仙境或理想中的爱情之地。因此,“刘郎已恨蓬山远”表达了对理想爱情或美好事物无法触及的惆怅与无奈。
该诗句虽非李商隐原作,但在后世文学中广泛流传,成为表达相思、遗憾、追求未果等情感的重要意象。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非李商隐原诗,为后人对《无题》诗的化用或变体 |
原诗出处 | 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刘郎含义 | 指有情之人,常引申为追求爱情却不得的男子(如刘晨、阮肇) |
蓬山象征 | 远方的仙境、理想的爱情之地,象征难以企及的美好事物 |
表达情感 | 对美好事物无法触及的遗憾、惆怅、相思之情 |
文学意义 | 成为后世文人表达追求未果、爱情难遂的重要意象 |
使用频率 | 在古诗词、现代文学中常被引用,具有较高的文化认同度 |
延伸影响 | 启发了后世许多关于爱情、理想、人生追求的文学创作 |
三、结语
“刘郎已恨蓬山远”虽非李商隐原句,但其情感内涵深厚,承载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爱情、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文学中的一个意象,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至今仍能引起读者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