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欲不胜簪是什么意思】“浑欲不胜簪”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一诗,原句为:“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因忧国忧民而愁绪满怀,以至于头发稀疏,连簪子都难以插稳。下面将对“浑欲不胜簪”的含义进行详细解析,并以表格形式总结。
一、词语解析
- 浑欲:意思是“几乎想要”,表示一种强烈的愿望或情绪。
- 不胜簪:意为“无法插住簪子”,形容头发稀少、稀疏,难以固定发饰。
整句“浑欲不胜簪”可理解为:几乎连簪子都无法插稳,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忧思过度而导致的头发稀疏、精神疲惫的状态。
二、诗句背景与情感表达
《春望》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当时国家动荡,百姓流离失所。诗中通过描写战乱后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正是这种情感的集中体现。诗人年迈体衰,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内心极度痛苦,甚至到了“发稀难簪”的地步,表现了内心的焦虑与无奈。
三、总结表格
词语/短语 | 含义解释 | 情感表达 | 出处 | 作用 |
浑欲 | 几乎想要 | 强烈的情绪 | 《春望》 | 表达诗人内心的强烈愿望 |
不胜簪 | 无法插住簪子 | 头发稀疏,精神疲惫 | 《春望》 | 形象地描绘诗人衰老与忧愁 |
白头搔更短 | 头发越抓越短 | 年老体弱,情绪低落 | 《春望》 | 描写诗人因忧思而衰老 |
浑欲不胜簪 | 几乎无法插簪 | 忧国忧民,精神憔悴 | 《春望》 | 表达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
四、结语
“浑欲不胜簪”不仅是对诗人外貌变化的描写,更是其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它反映了杜甫在动荡时代中的深切忧思与无力感,也体现了古诗词中“以景写情、以物寄志”的艺术特色。通过这一句诗,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也能体会到中国古代文人对家国命运的关注与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