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旷天低树”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夜宿建德江时所见的自然景色,表达出一种孤寂而又宁静的心境。
全诗如下: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首句“移舟泊烟渚”,点明了诗人乘船停泊在烟雾缭绕的小洲边。这里的“移舟”表明了诗人是在移动中寻找栖息之地,“泊烟渚”则描绘了一幅朦胧而静谧的画面。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通过“日暮”这一时间背景,渲染了一种黄昏时分的惆怅氛围。“客愁”直接点出了诗人作为异乡人的孤独感,“新”字则强调了这种愁绪并非久积而成,而是刚刚涌上心头。
第三句“野旷天低树”,写的是诗人所见的开阔景象。由于野外空旷无垠,远处的天空仿佛比树木还要低矮,给人一种天地辽阔、自身渺小的感受。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映衬出诗人内心的豁达与坦然。
最后一句“江清月近人”,将视线从远处收回至近处的江水和明月。清澈的江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仿佛月亮就在身边,给人带来一丝慰藉和亲近之感。这一句既是对眼前景物的真实描写,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体现了他在孤独中寻求安慰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抒发了诗人漂泊他乡的思乡之情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同时,它也展示了孟浩然高超的艺术造诣,用简练的文字营造出深远的意境,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份独特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