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欲不胜簪什么意思】“浑欲不胜簪”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一诗,原句为:“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因忧国忧民而愁绪满怀,以至于头发稀疏、无法再用簪子固定发髻的状态。下面将从字面意思、诗句背景、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浑欲不胜簪”是杜甫在《春望》中描写自己因战乱和国家动荡而极度忧愁的写照。其中,“浑欲”意为“几乎要”,“不胜簪”则是“无法插住簪子”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因为忧虑过度,头发变得稀疏,几乎无法再用簪子固定了。
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诗人外在的形象变化,更深刻地反映了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在安史之乱的背景下,杜甫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内心充满悲愤与哀痛,这种情绪通过“浑欲不胜簪”这一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杜甫《春望》 |
原文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字面解释 | “浑欲”:几乎要;“不胜簪”:无法插住簪子 |
诗句含义 | 因忧愁过度,头发变少,无法再用簪子固定 |
情感表达 |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百姓苦难的同情以及自身处境的无奈 |
背景背景 | 安史之乱期间,杜甫目睹战乱带来的破坏与人民的苦难 |
诗歌主题 | 忧国忧民、家国情怀 |
文学价值 | 通过细节描写展现诗人内心世界,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
三、结语
“浑欲不胜簪”虽是一句简短的诗句,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历史背景。它不仅是杜甫个人境遇的真实写照,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风貌的缩影。通过这句诗,我们能感受到一位诗人对国家、对人民深切的关怀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