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全文】《花非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短诗,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朦胧,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美好易逝的感慨。这首诗虽仅有四句,却以极简的语言勾勒出一种似有若无、难以捉摸的情感状态。
一、原文回顾
> 花非花,雾非雾。
> 夜半来,天明去。
> 来如春梦几多时?
> 去似朝云无觅处。
二、
这首诗通过“花”与“雾”的比喻,描绘了一种短暂而虚幻的存在。诗人用“夜半来,天明去”来形容这种存在的短暂性,仿佛一切美好都只在一夜之间出现,又在黎明时分悄然消失。最后一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与惆怅。
三、诗歌解析表格
诗句 | 解析 | 意象分析 |
花非花,雾非雾 | 表面看似花和雾,实则都不是,暗示事物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 | “花”象征美丽、短暂;“雾”象征虚无、不可捉摸 |
夜半来,天明去 | 描述一种转瞬即逝的状态,仿佛在深夜中出现,清晨便消失 | “夜半”象征神秘、隐秘;“天明”象征现实、消散 |
来如春梦几多时 | 将“来”比作春梦,强调其短暂与虚幻 | 春梦象征美好的梦境,但终究会醒来 |
去似朝云无觅处 | 将“去”比作朝云,表示无法追寻、无法留住 | 朝云象征短暂、飘渺,一旦散去便无踪影 |
四、艺术特色
1. 意象朦胧:全诗没有明确的描写对象,而是通过“花”、“雾”、“春梦”、“朝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2. 语言简练:全诗仅28字,却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3. 情感含蓄:诗人并未直接表达情感,而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内心的感伤与思索。
五、结语
《花非花》虽篇幅短小,却寓意深远,体现了白居易诗歌中常见的哲理性和抒情性。它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关于人生感悟的诗,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