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丽人行原文翻译及赏析杜甫丽人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分别是什么】一、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民疾苦。《丽人行》是杜甫的一首讽喻诗,通过描写一群贵妇出游的场景,暗讽当时权贵阶层的奢靡生活和朝廷对民生的忽视。全诗语言华丽,结构严谨,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本文将提供《丽人行》的原文、白话翻译以及简要赏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丽人行》 |
作者 | 杜甫(唐代) |
创作背景 | 唐代中期,社会奢靡风气盛行,杜甫借诗讽刺权贵生活 |
诗歌体裁 | 七言古诗 |
原文 |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匎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额大字题红巾。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光辉。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南山翁妪皆垂泣。 泪痕满面客心悲,却望长安道中泣。 |
白话翻译 | 三月三日春光明媚,长安河边有许多美丽的女子。 她们姿态优雅,神情从容,肌肤细腻,体态匀称。 穿着绣有金线的罗衣,色彩鲜艳如春日。 她们头上戴着翠绿的饰物,发丝垂落在耳边。 她们身后佩戴着珠宝,腰间挂着精致的饰品。 其中一位是皇宫中的贵妃,她被皇帝宠爱。 回想当年她随驾游幸南苑,整个花园都因她而光彩夺目。 她是皇帝最宠爱的人,常与皇帝一同乘车出行。 她的美貌让整个宫廷都为之倾倒,以至于天下父母都更希望生女儿。 华清池高耸入云,音乐悠扬,四处回荡。 她轻歌曼舞,皇帝看得流连忘返。 然而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传来,打破了这短暂的安宁。 京城陷入混乱,皇帝带着众多护卫向西南逃亡。 队伍在途中停顿,离开都城百余里。 禁军不愿继续前行,皇帝无奈之下,只能眼睁睁看着她死去。 她的首饰散落地上无人收拾,头上的金钗也遗落在地。 皇帝掩面哭泣,却无能为力,只留下泪水相伴。 黄沙飞扬,风声萧瑟,老人们都在流泪。 游客心中悲伤,望着长安的道路不禁落泪。 |
诗歌赏析 | 1. 讽刺意味浓厚:诗中通过描绘贵妇的奢华生活,反衬出百姓的苦难,表达了对统治者奢靡生活的不满。 2. 语言华丽生动:运用大量比喻和细节描写,使画面感极强。 3. 情感深沉:结尾描写悲剧性场面,引发读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4. 结构严谨:从描写美景到突转悲剧,层层递进,情感起伏明显。 |
三、结语
杜甫的《丽人行》不仅是一首描写美人与盛世的诗作,更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现实主义杰作。它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描绘,反衬出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体现了诗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