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北京高考满分作文】2007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目为“说‘安’”,要求考生围绕“安”字展开论述,可以从生活、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这一题目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既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考验其思维深度和文化素养。
在当年的高考试卷中,有一篇被广泛传阅并被认为是满分作文的文章,题为《2007北京高考满分作文》(注:实际题目为“说‘安’”)。该文以深刻的思想、严谨的结构和优美的语言赢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一、文章
这篇作文从“安”的多义性入手,结合历史、文化、现实生活等多个层面,深入剖析了“安”的不同含义与价值。作者认为,“安”不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境界,是个人修养、社会和谐乃至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础。
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层层递进:
1. 引言部分:提出“安”的重要性,并点明主题。
2. 主体部分:
- 从古至今,引用历史人物和典故,说明“安”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
- 结合现实,分析现代社会中的“不安”现象;
- 探讨如何实现真正的“安”。
3. 结尾部分:升华主题,呼吁人们追求内心的安定与社会的和谐。
文章语言流畅,用词精准,既有文学气息,又不失思想深度,充分展现了作者扎实的写作功底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作文亮点分析表
项目 | 内容描述 |
题目理解 | 准确把握“安”的多重含义,体现对题意的深入理解。 |
思想深度 | 联系历史与现实,探讨“安”在个人与社会中的价值,立意深远。 |
结构安排 | 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段落分明,过渡自然。 |
语言表达 | 用词准确,句式多样,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
文化底蕴 | 引用经典,如《论语》《孟子》等,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文化底蕴。 |
现实意义 | 结合当代社会问题,引发读者对“安”的思考,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
三、结语
2007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题“说‘安’”虽然看似简单,但要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作文却并不容易。那篇被传为满分的作文,凭借其深刻的思想、严谨的结构和优美的语言,成为当年语文教学中的典范之作。它不仅展示了优秀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为后来的考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