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人不倦是什么意思】“诲人不倦”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教导别人时从不感到疲倦,形容一个人非常有耐心、乐于传授知识和经验。这个成语常用来赞美那些在教育、教学或指导他人方面表现出极大热情和毅力的人。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拼音 | 近义词 | 反义词 |
诲人不倦 | 教导别人从不感到疲倦 | 《论语·述而》 | huì rén bù juàn | 耐心教导、循循善诱 | 勉为其难、敷衍了事 |
二、成语详解
“诲人不倦”强调的是“教”的态度和精神。其中,“诲”指教导、劝告;“人”指他人;“不倦”表示不感到疲劳或厌烦。整个成语表达的是一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尤其适用于教师、导师、长辈等在教育和引导他人方面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教育领域 | “这位老师诲人不倦,深受学生爱戴。” |
工作指导 | “他总是诲人不倦地帮助新人成长。” |
家庭教育 | “父亲为人正直,诲人不倦,是我们家的榜样。” |
四、延伸理解
虽然“诲人不倦”多用于正面评价,但在实际生活中,也要注意“诲人不倦”是否恰当。比如,如果对方并不愿意接受教导,强行“诲人”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因此,真正的“诲人不倦”不仅要有耐心,还要讲究方式和时机。
五、总结
“诲人不倦”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成语,体现了教育者的敬业精神与人格魅力。它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肯定,也提醒我们在与人相处、传授知识时,应保持耐心与善意,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诲人不倦”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