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怙恶不悛意思介绍】“怙恶不悛”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犯了错误或做了坏事,却仍然不悔改,继续坚持错误的行为。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多用于批评那些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人。
该成语出自《左传·隐公四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怙恶不悛,自取灭亡。”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顽固地坚持作恶而不悔改,最终只会走向毁灭。
下面是对“怙恶不悛”的详细解释和相关知识的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怙恶不悛 |
拼音 | hù è bù quān |
出处 | 《左传·隐公四年》 |
含义 | 指人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谴责行为恶劣、屡教不改的人。 |
近义词 | 一意孤行、执迷不悟、死不悔改 |
反义词 | 改过自新、悔过自新、痛改前非 |
例句 | 他多次违反纪律,怙恶不悛,最终被学校开除。 |
常见误用 | 有时被误用于描述普通错误,而非严重犯罪或持续性错误行为。 |
在日常使用中,“怙恶不悛”应根据具体语境合理运用,避免过度夸大或误用。它更适用于描述那些有明显恶意且拒绝改正的人,而不是简单的失误或小错误。了解其准确含义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加精准地表达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