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鲁迅曾赞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一评价不仅肯定了《史记》在历史学上的地位,也高度赞扬了其文学价值。以下是对该书的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
一、
《史记》共130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大部分,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内容。它打破了以往编年体史书的局限,开创了纪传体的先河,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司马迁在书中不仅记录历史事件,还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生动,情感丰富,具有极强的文学感染力。因此,鲁迅称其为“无韵之离骚”,意指其虽非诗歌,却有诗一般的艺术魅力。
此外,《史记》中也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与思想,如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对暴政的批判,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使这部作品超越了一般史书的范畴,成为一部兼具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的经典之作。
二、核心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书名 | 《史记》 |
作者 | 司马迁(西汉) |
成书时间 | 公元前104年—公元前91年 |
体例 | 纪传体(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
记载范围 | 黄帝至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 |
历史地位 |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二十四史”之首 |
文学价值 | 语言生动,人物刻画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鲁迅评价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思想内涵 | 包含对历史的反思、对人性的探讨、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
影响 | 对后世史学、文学、哲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三、结语
《史记》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文化的传承与思想的表达。它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仅是对其文学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历史价值的最高赞誉。阅读《史记》,不仅能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更能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