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平公炳烛而学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晋平公炳烛而学》是一则古代寓言故事,出自《说苑·建本》,讲述了晋平公在年老时想要学习,但因年纪大而感到困惑。他向师旷请教:“我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则回答:“何不炳烛乎?”意思是: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晋平公于是领悟到,即使年老,只要愿意学习,任何时候都不算晚。
这个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学习的重视,也传达了积极进取、珍惜时间、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一、故事总结
项目 | 内容 |
故事出处 | 《说苑·建本》 |
主要人物 | 晋平公、师旷 |
故事内容 | 晋平公年老想学习,担心太晚,师旷建议他“炳烛”(点灯),意指虽年老仍可学习。 |
核心寓意 | 学习不分早晚,只要有心,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 |
二、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1. 学习没有年龄限制
不论是少年还是老年,只要心中有求知的欲望,学习就不会被时间所阻碍。
2. 珍惜当下,及时行动
晋平公原本因年龄而犹豫,但师旷的启发让他意识到,与其等待时机,不如立刻行动。
3. 积极面对人生阶段
年老不是学习的障碍,而是另一种形式的积累与沉淀。通过学习,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
4. 谦虚好学的态度
晋平公虽然贵为国君,但依然愿意听取意见,表现出一种虚心求教的美德。
5.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成长
人的一生不应止步于某个阶段,而应持续学习、进步,才能让生命更有价值。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因为工作繁忙、生活压力或年龄增长而放弃学习。然而,《晋平公炳烛而学》提醒我们:学习是一种终身的行为,无论身处何种阶段,都应该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四、总结表格
道理名称 | 具体含义 |
学习无年龄限制 | 无论年长或年少,都有学习的可能和必要 |
及时行动 | 不要因时间问题而拖延,应立即开始 |
积极心态 | 面对人生不同阶段,应保持积极态度 |
谦虚好学 | 尊重他人意见,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 |
终身成长 | 学习是人生的常态,应不断追求进步 |
结语:
“晋平公炳烛而学”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光,哪怕是在夜晚,也能照亮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