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俱裂是什么意思】“肝胆俱裂”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极度震惊、悲痛或愤怒到极点的状态。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肝和胆都破裂了”,实际上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方式,强调情绪的强烈程度。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肝胆俱裂 |
拼音 | gān dǎn jù liè |
出处 | 《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作品中常见 |
本义 | 字面意思是“肝和胆都破裂”,形容极度惊恐或悲痛 |
引申义 | 形容人情绪达到极点,如震惊、恐惧、悲痛、愤怒等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写人物在重大事件面前的心理状态,如亲人去世、重大打击等 |
近义词 | 心惊胆战、惊魂未定、悲痛欲绝 |
反义词 | 面不改色、镇定自若、无动于衷 |
二、详细解释
“肝胆俱裂”中的“肝”和“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人体中与情绪密切相关的重要器官。古人认为,“肝主怒”,“胆主勇”,因此,当一个人情绪极度激动时,就会用“肝胆俱裂”来形容其内心的剧烈波动。
这个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描写战争、悲剧或情感冲突的场景中,用来突出人物的情感冲击力。例如,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听到周瑜去世的消息后,可能会表现出“肝胆俱裂”的情绪。
三、使用示例
1. 听到父亲病危的消息,他肝胆俱裂,当场昏倒在地。
2. 看到昔日战友在战场上牺牲,他肝胆俱裂,久久不能平复。
四、注意事项
- “肝胆俱裂”是书面语,不适合用于日常口语。
-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过度夸张。
- 该成语多用于文学或正式场合,不宜随意滥用。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肝胆俱裂”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深刻的情感表达方式,常用于描述人在极端情绪下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