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古朗月行创作背景】一、
《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深刻,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通过描绘月亮的变化,表达了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沉思考。
本篇文章将从原文、翻译、赏析和创作背景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价值。文章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查阅与对比。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作品名称 | 《古朗月行》 |
作者 | 李白 |
体裁 | 古体诗 |
创作年代 | 约公元740年左右(盛唐时期) |
原文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
翻译 |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的镜子,挂在青云之上。 仙人垂下双脚,桂树环绕成团。 白兔捣着药,问它要给谁吃呢? 蟾蜍啃食着圆满的月光,明亮的夜晚已经残缺。 后羿曾射落九个太阳,使天地清明安定。 如今月亮被黑暗迷惑,离去吧,不值得再看。 忧愁来了怎么办?悲伤得撕心裂肺。 |
诗歌主题 | 对自然景象的赞美、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
艺术特色 | 想象丰富、语言瑰丽、情感真挚、结构严谨 |
诗歌结构 | 分为两个部分: 前四句描写月亮的美丽与神秘; 后四句表达对月亮变化的忧虑与感慨 |
创作背景 |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社会繁荣但官场腐败,他怀才不遇,内心充满愤懑与迷茫。 此诗可能借月抒情,反映他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 |
赏析要点 | - 借月喻人,托物言志 - 用神话意象增强诗意 - 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 - 表达了对光明与真理的向往 |
三、结语
《古朗月行》虽短,却蕴含深意,是李白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通过对月亮的描绘,李白不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也是研究李白思想与时代背景的重要资料。
如需进一步了解李白的其他作品或唐代诗歌风格,可继续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