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226条是什么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6条规定的是“强迫交易罪”。该条款旨在打击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或强迫他人提供服务的行为。下面将对该罪名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构成要件、法律后果及相关司法解释。
一、刑法第226条概述
法条原文:
“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提供服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罪名名称: 强迫交易罪
所属章节: 第五章“侵犯财产罪”
立法目的: 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防止非法强制行为破坏公平竞争环境。
二、构成要件分析
要件 | 内容说明 |
犯罪主体 | 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如公司、企业等) |
主观方面 | 行为人必须出于故意,且具有通过暴力、威胁手段强迫他人交易的意图 |
客体 | 国家对市场交易秩序的管理秩序及公民的交易自由权 |
客观方面 | 实施了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或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提供服务的行为 |
三、量刑标准
情节 | 处罚内容 |
一般情形 |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情节严重 |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注: “情节严重”通常包括多次实施、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等情形。
四、相关司法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对于“强迫交易”的认定需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后果及社会危害性综合判断。例如:
- 若行为人使用暴力手段导致被害人轻伤以上后果,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与强迫交易罪的竞合,应择一重罪处罚;
- 对于利用黑恶势力实施强迫交易行为的,依法从重惩处。
五、典型案例参考
某地个体商户张某因不满竞争对手李某的低价销售,遂纠集多人对其实施围堵、恐吓,并强迫李某以高价购买其货物,最终被法院以强迫交易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
六、结语
刑法第226条明确规定了“强迫交易罪”,体现了国家对市场交易秩序的重视和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在实际生活中,若遭遇类似行为,应及时保留证据并依法维权,避免自身权益受损。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刑法条款,可继续关注相关法律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