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蝉的全文解释】《古诗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全诗通过描写蝉的形态、习性和生存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与对高洁人格的追求。该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李商隐咏物诗中的代表作之一。
一、诗歌原文
>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 烦君把旧羽,不自慎风尘。
二、全文解释总结
诗句 | 解释 |
本以高难饱 | 蝉因栖身高处,难以觅食,生活艰难。比喻诗人虽有高志,却难获朝廷重用。 |
徒劳恨费声 | 蝉鸣叫不停,但无人倾听,表达一种无望的呐喊。象征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
五更疏欲断 | 夜深人静时,蝉声稀疏,仿佛将要停止。暗示诗人内心孤独、疲惫。 |
一树碧无情 | 树叶苍翠,却不理会蝉的哀鸣,表现自然的冷漠与世态的无情。 |
薄宦梗犹泛 | 自己官职低微,像浮木一样漂泊不定,形容仕途坎坷。 |
故园芜已平 | 回忆故乡,荒草丛生,象征归乡无望,思乡之情深切。 |
烦君把旧羽 | 借用蝉的翅膀,表达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叹息。 |
不自慎风尘 | 蝉在风尘中挣扎,无法自保,暗喻诗人身处乱世,难以保全自己。 |
三、诗歌主题分析
《古诗蝉》表面上写蝉,实则借蝉抒怀,寄托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不满和对理想追求的坚持。诗中“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等句,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愤懑;而“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则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家乡的思念。
四、艺术特色
1. 托物言志:通过蝉的形象,表达诗人对人生、仕途的深刻思考。
2. 意象鲜明:如“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等句,画面感强,情感真挚。
3. 语言含蓄:全诗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通过自然景物和心理描写,传达复杂情感。
五、结语
《古诗蝉》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咏物诗,它不仅描绘了蝉的生活状态,更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通过对蝉的描写,李商隐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体悟,也展现了其高洁的人格追求与坚韧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