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阋墙的典故】“兄弟阋墙”出自《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原意是说兄弟之间在家中争吵,但面对外敌时却能团结一致。后来,“兄弟阋墙”被引申为兄弟之间因矛盾而发生争斗,甚至互相攻击,常用来形容家庭内部的不和与冲突。
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亲情关系的重视,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因利益、情感或误解而产生的矛盾。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兄弟阋墙”的故事屡见不鲜,成为警示人们珍惜亲情、化解矛盾的重要象征。
一、典故总结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诗经·小雅·常棣》 |
原文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字面意思 | 兄弟在家中争吵,对外则能共同抵御外敌 |
引申意义 | 兄弟之间因矛盾而争斗,强调家庭内部的和谐 |
使用场景 | 形容兄弟间因误会、利益等产生矛盾,甚至对立 |
文化内涵 | 强调亲情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团结协作 |
二、相关历史与文化背景
“兄弟阋墙”不仅仅是一个成语,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兄弟之间的和睦被视为家庭稳定的基石。然而,现实中由于权力分配、财产纠纷、情感变化等原因,兄弟之间常常出现矛盾,甚至演变为激烈的冲突。
历史上不乏“兄弟阋墙”的例子,如三国时期的曹操与曹丕、曹植之间的权力斗争;唐朝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等。这些事件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但都体现了“兄弟阋墙”的现实意义。
三、现代应用与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兄弟阋墙”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家庭成员之间,还是朋友、同事之间,因误解或利益冲突而产生的矛盾,往往会导致关系破裂。因此,学会沟通、理解与包容,是避免“兄弟阋墙”的关键。
此外,在企业或组织中,“兄弟阋墙”也可以比喻团队内部因目标不一致或竞争激烈而产生的内耗。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建立信任,是管理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四、结语
“兄弟阋墙”不仅是古代文学中的一个典故,更是现实生活中的重要警示。它提醒我们:亲情无价,和谐难求。在面对矛盾时,应以理性和宽容的态度去解决,避免因一时之气而伤及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