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往矣什么意思俱往矣的出处】一、
“俱往矣”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阳货》。原句为:“子曰:‘吾与点也!’”后人引申为“一切已经过去”,常用于表达对过去的回顾或感慨。在现代语境中,“俱往矣”多用于文学作品或演讲中,表示历史已成过去,强调当下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俱往矣”的含义、出处、用法及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二、内容详述
1. “俱往矣”的意思
“俱往矣”字面意思是“都过去了”。其中:
- 俱:全部、都。
- 往:过去、离去。
- 矣:语气助词,表示完成或肯定。
整体意思是“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常用于表达对往事的感叹或对未来的展望。
2. 出处
“俱往矣”最早见于《论语·阳货》篇,原文如下:
> 子曰:“吾与点也!”
> ——《论语·阳货》
此句原本是孔子对学生曾点(即曾皙)言论的赞同,后来被引申为“一切皆已过去”的意思。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俱往矣”作为完整词语的广泛使用,更多出现在后世文学和诗词中,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就有“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中常用以表达对历史的回顾。
- 演讲或文章中用来强调“过去已成定局,未来需要努力”。
- 日常生活中也可用于感慨时间流逝、往事不可追。
4. 文化意义
“俱往矣”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更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时间、历史和人生的态度。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过去”的理性看待,以及对“当下”和“未来”的积极态度。
三、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俱往矣 |
含义 | 一切都已成为过去 |
出处 | 《论语·阳货》 |
原文 | “子曰:‘吾与点也!’”(后被引申为“俱往矣”)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文学、演讲、感慨历史与时间 |
著名引用 | 毛泽东《沁园春·雪》:“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文化意义 | 体现对过去的理性看待,强调当下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希望 |
四、结语
“俱往矣”虽为简单词语,却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激励。无论是古代经典还是现代文学,它都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如需进一步了解《论语》中的其他经典语句,欢迎继续阅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