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诵夏弦汉语大词典】“春诵夏弦”这一成语,源自古代读书人四季不同的学习方式。春天诵读诗文,夏天弹弦乐器以助记忆,象征着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而《汉语大词典》作为一部权威的汉语辞书,承载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春诵夏弦”的精神不谋而合。
本文将对“春诵夏弦”这一成语及其在《汉语大词典》中的释义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相关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出处。
一、
“春诵夏弦”出自《礼记·学记》,原意是指古人春夏两季分别以诵读和弹琴的方式学习经典,寓意学习应因时制宜、坚持不懈。后世多用来形容勤勉治学、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收录汉字词汇最全面、解释最详尽的大型汉语辞书之一,由上海辞书出版社组织编纂,于1986年正式出版。全书共12卷,收录单字约1.7万个,词语约3.7万个,涵盖古今汉语词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春诵夏弦”在《汉语大词典》中被列为成语条目,释义为:比喻刻苦学习、专心致志的态度。该词不仅体现了古代教育理念,也反映了中华民族重视文化传承的传统。
二、信息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春诵夏弦 |
| 出处 | 《礼记·学记》 |
| 原意 | 春天诵读诗文,夏天弹弦辅助记忆,比喻勤奋学习 |
| 现代含义 | 比喻刻苦学习、专心致志 |
| 在《汉语大词典》中的定位 | 成语条目 |
| 释义 | 比喻刻苦学习、专心致志 |
| 收录情况 | 收录于《汉语大词典》第5卷 |
| 编纂单位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1986年 |
| 卷数 | 共12卷 |
| 字数 | 约1.7万单字,3.7万词语 |
| 特点 | 收录广泛、释义详尽、学术性强 |
三、结语
“春诵夏弦”不仅是古代学习方法的体现,更是一种值得传承的精神。而《汉语大词典》作为语言文化的集大成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资源和文化背景知识。两者结合,既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现代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春诵夏弦”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应当保持专注与坚持,正如古人所言:“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