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鸟知还出处于哪里】“倦鸟知还”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历经奔波后,渴望回归本源或故乡的心情。这个词语虽然常见,但其出处却常常被误读或混淆。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它的来源,以下是对“倦鸟知还”出处的总结与分析。
一、
“倦鸟知还”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诗中的一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然而,这并不是“倦鸟知还”的直接出处。
实际上,“倦鸟知还”最早出现在《晋书·王裒传》中,原文为:“父没于县,裒尝登墓树,号泣而下,鸟为之鸣,草木为之哀。”后来在文人笔下逐渐演化为“倦鸟知还”,意指疲惫的鸟儿知道归巢,比喻人经历世事之后,思归故里。
此外,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类似意境的表达:“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句话虽未直接使用“倦鸟知还”四字,但其含义与之高度相似,因此常被引用作为“倦鸟知还”的文学来源之一。
综上所述,“倦鸟知还”并非出自某一首特定诗歌,而是源于古代文献和文人的创作,具有较广泛的文学背景。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倦鸟知还 |
出处 | 《晋书·王裒传》、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等 |
直接出处 | 《晋书·王裒传》中“鸟为之鸣”等描述 |
文学化表达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鸟倦飞而知还” |
意义 | 形容人经历奔波后思归故乡或本源 |
常见误解 | 被误认为出自李商隐《锦瑟》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表达对家乡、过去的怀念之情 |
三、结语
“倦鸟知还”虽非出自某一首著名诗歌,但其蕴含的情感与意境在文学中广泛流传。无论是《晋书》中的记载,还是陶渊明的诗意表达,都体现了古人对归乡、归真的深切情感。在现代语境中,“倦鸟知还”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归属感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