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未尝往也的出处是哪里】“而未尝往也”这句话出自《庄子·逍遥游》,是道家经典《庄子》中的一段话。该句原文为:“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其中,“而未尝往也”并非直接出现在这段文字中,但与之思想相近的句子是:“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以及“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些内容都体现了庄子对“无待”“逍遥”的哲学思考。
总结与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句子 | “而未尝往也” |
出处 | 《庄子·逍遥游》 |
原文背景 | 《庄子》中关于“大鹏南飞”的寓言故事,探讨自由与境界的哲学思想 |
含义解释 | 表达一种看似行动却实则无动于衷的状态,体现庄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 |
相关句子 |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文学价值 | 体现了道家思想中对自然、自由和超越现实的追求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超越世俗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独立 |
结语:
“而未尝往也”虽然不是《庄子》中的原句,但它所表达的思想与庄子的哲学理念高度契合。通过理解这句话及其背后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庄子对“逍遥游”的深刻阐释,以及他对人生境界的独到见解。这种思想不仅在古代影响深远,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