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摩衍那名词解释】《罗摩衍那》(Rāmāyaṇa)是印度古代最重要的史诗之一,与《摩诃婆罗多》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印度宗教、哲学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广泛流传于南亚及东南亚地区。
一、
《罗摩衍那》讲述了印度教神祇毗湿奴的化身——罗摩王子的生平事迹。故事围绕罗摩被流放、妻子悉多被魔王罗波那劫走、罗摩与猴王哈努曼等人联手救回悉多,最终战胜罗波那、回归王位等情节展开。全诗以梵文写成,共七卷,语言优美,寓意深远。
该史诗不仅是印度教徒信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对印度社会、艺术、建筑、戏剧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许多东南亚国家,如泰国、印尼、柬埔寨等地,《罗摩衍那》也被视为文化瑰宝,并衍生出多种本土化版本。
二、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罗摩衍那 |
英文名称 | Rāmāyaṇa |
创作时间 | 约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2世纪 |
作者 | 传说为蚁垤仙人(Valmiki) |
语言 | 梵文 |
长度 | 七卷,约24,000颂 |
主要人物 | 罗摩、悉多、罗波那、哈努曼、罗什曼那、十首王 |
故事主题 | 正义、忠诚、牺牲、责任、爱情 |
文化影响 | 印度教信仰、艺术、戏剧、建筑、东南亚文化 |
宗教意义 | 罗摩被视为理想国王和神的化身,代表“达摩”(Dharma) |
三、结语
《罗摩衍那》不仅是一部史诗,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所传达的道德观念、人生哲理和宗教信仰,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印度及周边地区的文化传统。无论是文学爱好者还是宗教研究者,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