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的主公是谁】“手不释卷”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酷爱读书。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讲述的是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的故事。
在《三国志》中,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后来大有长进,被称赞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而“手不释卷”正是用来形容吕蒙勤于读书、孜孜不倦的精神。
一、总结
“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三国时期的东吴名将吕蒙。他原本以武将身份闻名,后经孙权劝学,开始刻苦读书,最终成为文武双全的将领。这一典故也常被用来鼓励人们不断学习、提升自我。
二、相关人物及背景信息表
人物 | 身份 | 关键事件 | 成语出处 | 意义 |
吕蒙 | 东吴名将 | 孙权劝学,勤奋读书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表示勤奋好学,书不离手 |
孙权 | 东吴君主 | 劝吕蒙学习 | 《三国志》 | 鼓励下属读书,提升能力 |
周瑜 | 东吴名将 | 与吕蒙同朝为将 | 《三国演义》 | 展现东吴人才济济 |
诸葛亮 | 蜀汉丞相 | 与吕蒙同时代 | 《三国志》 | 另一位勤奋学习的典范 |
三、延伸思考
“手不释卷”不仅适用于古代,也适用于现代。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迅速,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吕蒙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出身如何,只要肯努力,都能实现自我提升。
结语:
“手不释卷”的主公是吕蒙,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热爱学习、追求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