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原文】一、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出自《宋史·王安石传》中的记载,原文为:“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从那时起,他(指王安石之子王雱)一看到事物就能立刻写出诗来,而且诗的结构和内容都有可取之处。
这段话反映了王雱自幼聪慧、才思敏捷的特点,也体现了古代对天才儿童的推崇。在古代文学中,“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思维敏捷、才华横溢,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创作。
该句虽简短,但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常用于文学评论或人物描写中,用以突出作者的天赋与才情。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宋史·王安石传》 |
原文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含义 | 指某人看到事物后能立刻写诗,且诗文结构合理、内容可取。 |
人物 | 王雱(王安石之子) |
用途 | 描述人物才华横溢、思维敏捷 |
文化意义 | 反映古人对天才儿童的赞美与推崇 |
使用场景 | 文学评论、人物描写、诗词赏析等 |
三、结语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虽仅寥寥数语,却生动刻画了一个少年才子的形象,展现了古代社会对文学才能的高度关注。它不仅是一句简单的描述,更是一种对天赋与创造力的肯定。在今天,这一说法依然具有启发意义,提醒我们重视早年教育与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