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论意思和来源是什么】《典论》是三国时期魏国文人曹丕所著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是中国古代最早系统论述文学创作与批评的专著之一。它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的文学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典论》的含义
“典”有“经典”“规范”的意思,“论”则是“议论”“论述”。合起来,“典论”即是对经典文献进行评论和探讨的著作。曹丕在《典论》中主要讨论了文学的价值、作家的修养、作品的风格等问题,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与艺术价值。
二、《典论》的来源
《典论》是曹丕在位期间(220年—226年)撰写的一部综合性文论著作,共十篇,包括《论文》《诸子》《诗赋》等。由于历史原因,原书已佚,仅存《论文》一篇较为完整,其余内容多散见于后世文献中。
曹丕出身贵族,自幼受良好教育,擅长文学创作,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他通过《典论》表达自己对文学的看法,主张“文以气为主”,强调作家个性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三、《典论》的主要思想
内容 | 说明 |
文学的价值 | 强调文学不仅是个人抒情,更是社会教化的重要工具。 |
文气说 | 提出“文以气为主”,认为文章的风格源于作者的气质和个性。 |
文体分类 | 对诗歌、辞赋、散文等文体进行了初步分类与评价。 |
作家修养 | 倡导作家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与文化素养。 |
批评方法 | 提出“观文之体,贵能尽其妙”,主张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艺术特色。 |
四、《典论》的历史地位
《典论》虽篇幅不长,但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为后来的文学批评提供了理论基础,影响了如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重要文论著作。
五、总结
《典论》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文学理论著作,由魏文帝曹丕撰写。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作家的个性表达以及文体的多样性。尽管原书大部分失传,但其思想对后世文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项目 | 内容 |
书名 | 典论 |
作者 | 曹丕(魏文帝) |
成书时间 | 三国时期(约公元220年) |
主要内容 | 文学价值、文气说、文体分类、作家修养 |
现存情况 | 原书已佚,仅存《论文》一篇 |
历史地位 | 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专著之一 |
影响 | 开创文学批评先河,影响后世文论发展 |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论》的具体篇章或相关研究,可参考《文心雕龙》《诗品》等古代文论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