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啼血猿哀鸣的上一句是什么】“杜鹃啼血猿哀鸣”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常用于表达悲凉、哀伤的情感。它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原句是:“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江州(今江西九江)贬谪期间,夜晚听到的凄凉声音,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忧愁。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这句诗的来源和背景,以下是对相关内容的总结与整理:
一、诗句来源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唐代 白居易《琵琶行》 |
原文 |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
作者 |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 |
背景 | 诗人被贬江州司马时所作,描写琵琶女的身世与自身遭遇 |
意境 | 表达孤独、哀伤、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二、诗句解析
“杜鹃啼血猿哀鸣”中的“杜鹃”是一种鸟,传说其啼声凄厉,甚至会因啼叫而吐血;“猿”则是山林中的动物,叫声哀婉。这两者常被用来象征悲伤与离别之情。
整句诗通过自然界的声响,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哀愁。
三、常见误用与辨析
虽然“杜鹃啼血猿哀鸣”常被单独引用,但它的完整上下文是:
>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意思是:在这寂寞的夜晚,我听到了什么?只有杜鹃啼血、猿猴哀鸣。
因此,在使用这句诗时,最好结合原文语境,以更准确地传达其情感与意境。
四、延伸思考
- 这句诗为何如此动人?
因为它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声音,更寄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杜鹃与猿的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常常出现,象征着离别、哀思与生命的脆弱。
- 如何理解“啼血”?
在古代传说中,杜鹃鸟因思念故土而日夜啼叫,直到口吐鲜血,因此“啼血”也成为一种悲情的象征。
五、总结
“杜鹃啼血猿哀鸣”的上一句是“其间旦暮闻何物?”,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这句诗通过自然声音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极具感染力的名句之一。
如需进一步了解《琵琶行》全文或相关赏析,可参考经典古籍或权威文学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