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我于2024年暑假期间参加了一次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次实践不仅让我对社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本次社会实践的主题是“社区服务与基层治理调研”。活动地点位于我所在城市的一个老旧小区——阳光小区。该小区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基础设施较为陈旧,居民结构复杂,管理难度较大。通过参与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工作,我深入了解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现状,并尝试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一、实践背景与目的
作为一名大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学习了许多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因此,我希望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也希望通过此次实践,了解当前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改善社区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外,我还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如何与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进行有效交流,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二、实践内容与过程
1. 社区服务工作
在实践的前一周,我主要参与了社区的日常服务工作。包括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整理档案、帮助居民办理各类手续、参与垃圾分类宣传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实际上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的态度。
例如,在协助整理档案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资料都存在缺失或混乱的情况,这反映出社区管理中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完善问题。对此,我向社区负责人提出了建议,建议建立更加系统的档案管理制度,并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2. 基层治理调研
在实践的后一周,我参与了社区治理的调研工作。我们小组走访了多个家庭,了解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对社区管理的意见以及他们对未来社区发展的期望。
调研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居民对于社区环境、公共设施、治安状况等方面的关注。许多老人表示希望社区能多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而年轻居民则更关注社区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通过这次调研,我意识到基层治理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更需要居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只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才能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
3. 志愿服务活动
在实践期间,我还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几次志愿服务活动,如清理楼道卫生、帮助独居老人购买生活用品、协助社区开展消防演练等。这些活动不仅让我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特别是在一次为独居老人送温暖的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社区关怀的重要性。一位独居老人看到我们的到来,非常感动,她说:“你们年轻人来关心我们,让我们感觉不是被遗忘的人。”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也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参与社会实践的决心。
三、实践中的收获与体会
1. 提升了综合能力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在与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的交流中,我学会了如何倾听、如何表达、如何处理突发情况。
2. 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社会实践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作为一个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关注社会、服务社会。只有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3. 深化了对基层治理的理解
以前我对基层治理的认识比较模糊,认为只是简单的行政管理。但通过这次实践,我了解到基层治理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矛盾调解等多个领域。它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尽管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受益匪浅,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 信息不畅:部分居民对社区政策不了解,导致一些便民措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2. 资源分配不均:老旧社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改造资金不足,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3. 居民参与度不高:虽然社区有组织活动,但很多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主人翁意识。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 加强社区宣传力度,利用微信群、公告栏等方式及时传达政策信息;
- 推动多方合作,争取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支持,加快老旧社区改造;
- 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通过设立志愿者岗位、举办居民议事会等方式提高居民的参与度。
五、总结与展望
此次社会实践是我大学生活中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它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也让我更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亲身感受基层的真实情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总之,这次“三千字社会实践报告”不仅仅是一篇总结性的文字,更是我成长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记录。它见证了我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也将成为我未来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