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辞千金的翻译】一、
“晏子辞千金”出自《晏子春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婴(字仲,号晏子)拒绝接受赏金的故事。故事中,齐景公因晏子的贤能和忠诚,想要赏赐他千金,但晏子坚决推辞,认为自己作为臣子不应贪图财物,应以清廉自律,为国家树立榜样。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晏子的高尚品德和廉洁奉公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士大夫对道德操守的重视。这一典故常被用来赞扬清正廉洁、不慕荣利的官员。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晏子辞千金 | 晏子拒绝接受千金的赏赐 |
景公赐晏子粟千钟,金百镒,晏子辞。 | 齐景公赐给晏子一千钟的粮食和一百镒的黄金,晏子推辞了。 |
曰:“吾君老矣,吾将老焉。” | 他说:“我的君主年事已高,我也将年老了。” |
景公曰:“夫子之禄,寡人之禄也。” | 齐景公说:“您的俸禄,也是我的俸禄。” |
晏子曰:“夫子之禄,非寡人之禄也。” | 晏子说:“您的俸禄,并不是我的俸禄。” |
吾闻君子有三乐,而我不知其一也。 | 我听说君子有三种快乐,但我却不知道其中一种。 |
一曰得贤而敬之,二曰得士而养之,三曰得道而行之。 | 一是得到贤才并尊敬他们,二是得到人才并供养他们,三是获得大道并加以施行。 |
今吾无一焉,而受千金之赐,是吾所不能也。 | 如今我什么都没有做到,却接受千金的赏赐,这是我不应该做的。 |
于是景公不复言。 | 于是齐景公不再说什么了。 |
三、总结
“晏子辞千金”是一则体现古代士人廉洁自律精神的经典故事。晏子不仅拒绝了丰厚的赏赐,还用理性与道德劝诫君主,展现了其高洁的人格和深邃的政治智慧。这一行为在当时具有强烈的示范意义,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此故事,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贤臣不仅要有能力,更要有操守;不仅要忠于国家,更要清正廉洁,不为私利所动。这也正是中华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