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儒林外史》1-56回每回概括是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儒林外史》1-56回每回概括是,急哭了!求帮忙看看哪里错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7 22:54:52

《儒林外史》1-56回每回概括是】《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长篇小说,作者吴敬梓以犀利的笔触揭露了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与腐蚀。全书共56回,内容层层递进,人物形象鲜明,思想深刻。以下是对《儒林外史》1至56回的简要概括,以结合表格形式呈现,便于读者快速了解全书脉络。

一、

《儒林外史》以“儒林”为名,实则讽刺科举制度下的士人阶层。小说通过一系列人物故事,展现了科举制度如何将人异化为功名利禄的奴隶,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前几回主要介绍书中人物的出场和背景,如王冕、周进、范进等,他们或清高自持,或醉心功名,各有命运。随着情节发展,作者逐步揭示了科举制度的荒谬与官场的腐败,最终以讽刺和批判的方式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二、1-56回每回概括(表格)

回数 概括
第1回 王冕出身贫寒,聪慧好学,不愿入仕途,隐居山林,象征理想人格的代表。
第2回 周进年老落魄,苦读多年未中,后因偶然机会得中举人,终成官员,反映科举对人的影响。
第3回 范进屡试不第,终于中举,喜极而疯,讽刺科举对人性的摧残。
第4回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态度大变,体现世态炎凉与趋炎附势之风。
第5回 张乡绅送礼巴结范进,进一步揭露官场腐败与人情冷暖。
第6回 范进母丧期间仍忙于应酬,表现其虚伪与功名至上。
第7回 高翰林与严贡生争夺田产,展示士人之间的争斗与道德沦丧。
第8回 马二先生游历江南,见闻广博,却也流露出对功名的向往。
第9回 庄征君拒绝出仕,保持清高,与周围人形成鲜明对比。
第10回 杜少卿慷慨大方,乐善好施,但亦有放浪形骸之处。
第11回 杜少卿辞官归隐,表明其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第12回 陈和甫假借杜少卿之名行骗,揭露社会欺诈现象。
第13回 严监生临死前因灯盏多点一茎灯草而迟迟不肯闭眼,讽刺吝啬与贪婪。
第14回 沈琼枝才貌双全,却被逼婚,反映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
第15回 韩秀才被县官冤枉,表现官场黑暗与司法不公。
第16回 威海知府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揭露官吏腐败。
第17回 胡三公子与夏总甲勾结,欺压百姓,体现地方势力横行。
第18回 严贡生强占他人田产,行为霸道,反映士人道德败坏。
第19回 汤奉任知县后苛政暴敛,民不聊生,揭示官场腐败。
第20回 萧云仙剿匪有功,却遭排挤,说明忠良难容于浊世。
第21回 匡超人初入京师,志向远大,但逐渐堕落,象征人性的转变。
第22回 匡超人与潘三结交,开始涉足黑道,走向堕落之路。
第23回 匡超人伪造文书,骗取功名,彻底背弃道德。
第24回 匡超人娶妻后更加堕落,成为典型的功名迷。
第25回 匡超人回到家乡,炫耀权势,与昔日朋友疏远。
第26回 匡超人与潘三决裂,显示出其内心矛盾与挣扎。
第27回 匡超人最终沦为市井无赖,彻底丧失本性。
第28回 余特与赵雪斋比试诗文,讽刺文人互相倾轧。
第29回 赵氏兄弟争产,暴露家族内部矛盾与道德缺失。
第30回 郭铁山冒充名士,欺骗众人,反映士人虚伪。
第31回 马纯上遇害,揭露江湖险恶与人心叵测。
第32回 陈和甫与王玉辉父子关系紧张,展现家庭伦理危机。
第33回 王玉辉主张“孝”与“节”,却无法践行,讽刺虚伪。
第34回 严致和病重,家中争产,反映家族内部利益冲突。
第35回 严致和死后,家人争财,更显世态炎凉。
第36回 威海知府贪腐,百姓受苦,进一步揭示官场黑暗。
第37回 沈琼枝逃婚成功,显示女性觉醒与反抗精神。
第38回 沈琼枝与杜少卿相遇,两人志趣相投,象征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第39回 陈和甫与杜少卿对话,探讨人生价值与理想。
第40回 范进旧友来访,回忆往事,表达对过往的感慨。
第41回 范进晚年生活凄凉,反映功名之后的空虚与孤独。
第42回 马二先生游历各地,见识广博,但依旧难以改变现实。
第43回 杜少卿再次辞官,坚定归隐之心,不愿再涉尘世。
第44回 严贡生继续作恶,体现恶人不得善终的讽刺。
第45回 匡超人最终堕落,成为社会的反面教材。
第46回 萧云仙再度出仕,试图匡扶正义,但无力回天。
第47回 沈琼枝回归故里,重新开始生活,象征希望与新生。
第48回 杜少卿与沈琼枝重逢,二人互表心意,寓意理想人格的回归。
第49回 陈和甫与王玉辉继续争执,反映士人之间矛盾不断。
第50回 严致和家人继续争产,家族分裂,令人唏嘘。
第51回 范进去世,留下空虚与遗憾,象征功名梦的破灭。
第52回 匡超人彻底沉沦,成为社会边缘人。
第53回 杜少卿归隐山林,远离尘嚣,过着宁静生活。
第54回 沈琼枝与杜少卿共同生活,象征理想与现实的融合。
第55回 严贡生罪行败露,受到惩罚,体现善恶有报。
第56回 小说结尾,回顾儒林众生相,总结全书主旨,呼吁回归本真。

三、结语

《儒林外史》通过对1至56回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对人性的压迫与扭曲。作品不仅讽刺了士人阶层的虚伪与堕落,也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通过人物的命运起伏,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与批判。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