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窍冒火词语解释】“七窍冒火”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极度愤怒或烦躁的情绪状态。该词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色彩,广泛应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
一、词语解释
出处:
“七窍冒火”最早见于古代文学作品,常用来描述人物因愤怒而表现出的极端情绪反应。其来源与中医理论中的“七窍”有关,即眼、耳、鼻、口、舌、二阴(肛门、尿道口),古人认为这些部位是人体气机运行的重要通道。
释义:
指人因极度愤怒或烦躁,情绪失控,仿佛体内火气冲破了七个窍位,表现出暴躁、激动、难以控制的状态。
近义词:
怒火中烧、怒发冲冠、气急败坏、火冒三丈
反义词:
心平气和、冷静沉着、镇定自若、不动声色
二、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七窍冒火 |
拼音 | qī qiào mào huǒ |
出处 | 古代文学作品,与中医“七窍”概念相关 |
释义 | 形容极度愤怒或烦躁,情绪失控,仿佛体内火气冲出七窍 |
用法 | 多用于口语或文学描写,强调情绪激烈 |
近义词 | 怒火中烧、怒发冲冠、气急败坏、火冒三丈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冷静沉着、镇定自若、不动声色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在生气、焦虑或愤怒时的表现 |
情感色彩 | 强烈、负面 |
三、使用示例
- 他看到对方如此无礼,顿时七窍冒火,再也按捺不住。
- 她因为工作压力太大,最近常常七窍冒火,情绪波动很大。
- 面对挑衅,他强忍怒火,但眼神中仍透出七窍冒火的神情。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七窍冒火”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对情绪状态的深刻表达。在日常交流中,合理运用此类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