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声泪俱下是什么意思】“声泪俱下”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表达情感时非常激动、悲伤或感动,以至于声音和眼泪同时流露出来。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人物在讲述痛苦经历、感人故事或表达强烈情绪时的状态。
一、成语解释
成语 | 声泪俱下 |
拼音 | shēng lèi jù xià |
释义 | 声音和眼泪都流下来,形容极度悲伤或感动。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导泣曰:‘臣虽无德,亦当竭诚以报国,岂敢偷生?’于是声泪俱下。” |
用法 | 多用于叙述或描写人物情感强烈的场景,常作谓语、状语。 |
近义词 | 情不自禁、痛哭流涕、泪如雨下 |
反义词 | 泰然处之、无动于衷、冷眼旁观 |
二、成语使用场景
1. 讲述个人遭遇:如一个人回忆过去的苦难经历,情绪激动,说话时声音颤抖,泪水直流。
2. 感人故事:在听一个感人的故事时,听众可能因感动而“声泪俱下”。
3. 表达悔恨或感激:如在道歉、忏悔或感谢时,情绪过于激动,导致“声泪俱下”。
三、例句参考
- 他讲述了自己失去亲人后的生活,说到动情处,声泪俱下。
- 听完那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观众们纷纷落泪,不少人声泪俱下。
- 老师在讲台上讲述抗战历史时,也忍不住声泪俱下。
四、总结
“声泪俱下”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成语,强调人在情绪极度激动时的表现。它不仅表达了悲伤,也可以是感动、悔恨或感激等复杂情绪的体现。在写作或口语中,恰当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声泪俱下”的含义及其使用方式,帮助我们在实际交流中更好地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