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急需王建十五夜望月的写作背景及解释王建十五夜望月原文

2025-09-17 04:50:13

问题描述:

急需王建十五夜望月的写作背景及解释王建十五夜望月原文,有没有人在啊?求不沉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7 04:50:13

急需王建十五夜望月的写作背景及解释王建十五夜望月原文】《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描写中秋夜景的七言绝句,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之夜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该诗的写作背景及原文的详细解析。

一、写作背景

王建生活在中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许多文人仕途不顺,漂泊四方。他虽曾为官,但晚年辞官归隐,生活清苦。这种经历使他对人生有较深的感悟,也常在诗中流露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十五夜望月》创作于中秋节夜晚,诗人独自一人赏月,面对明月,思绪万千。此时正值团圆佳节,而诗人却孤身一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诗中不仅描绘了中秋月夜的美景,更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和家乡的深切怀念。

二、原文及注释

原文 注释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庭”指庭院中央,“地白”形容月光洒满地面如霜。“树栖鸦”意为乌鸦停在树上,暗示夜静人寂。“冷露”指秋夜寒气,“湿桂花”写出月光下花香与露水交融的景象。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月明”点明中秋之夜,“人尽望”说明人们都在仰望明月。“秋思”指秋天引发的思绪或乡愁,“落谁家”则表达诗人对人间离愁别绪的感慨,仿佛这思念会落在某个人家中。

三、总结

《十五夜望月》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作,通过描绘中秋夜的宁静与美丽,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思念。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唐代中秋题材诗歌中的佳作。

项目 内容
作者 王建(唐代)
体裁 七言绝句
创作时间 中秋节夜晚
主题 思念、乡愁、月夜之美
情感基调 孤独、忧郁、深情
艺术特色 借景抒情、意境空灵、语言凝练

结语:

《十五夜望月》不仅是一首描写中秋月夜的诗,更是王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它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在节日时的思念与情怀,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作为思乡象征的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