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蝉注音版及讲解】《古诗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借蝉抒怀,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全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历来被广泛传诵。本文将提供《古诗蝉》的注音版,并对其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一、古诗原文及注音
原文 | 注音 |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 běn yǐ gāo nán bǎo, tú láo hèn fèi shēng. |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 wǔ gēng shū yù duàn, yī shù bì wú qíng. |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 bó huàn gěng yóu fàn, gù yuán wú yǐ píng. |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fán jūn zuì xiāng jǐng, wǒ yì jǔ jiā qīng. |
二、诗歌讲解
1.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这两句写蝉的生存状态。蝉栖于高枝,却难以吃饱,只能不断鸣叫,但这种叫声并没有得到回应,反而让人感到徒劳和不满。诗人借此表达自己身处高位却不得志的苦闷。
2.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描绘了深夜中蝉声稀疏,仿佛即将停止,而周围的绿树却依旧静默无言,毫无反应。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3.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薄宦”指官职卑微,“梗犹泛”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故园芜已平”则说明故乡荒芜,久未归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坎坷、思乡情切的复杂情感。
4.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诗人认为蝉的鸣叫提醒了他自身的清白与高洁,也暗示了他对自身操守的坚持。尽管生活艰难,但他仍保持清廉自守的品格。
三、总结
《古诗蝉》通过描写蝉的生存状态,抒发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中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理想人格的坚守。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李商隐咏物诗中的代表作之一。
内容要点 | 简要说明 |
诗歌体裁 | 咏物诗 |
作者 | 李商隐 |
主题思想 | 表达仕途坎坷、思乡之情及清高自持的人格追求 |
艺术特色 | 比喻生动,语言凝练,情感深沉 |
历史评价 | 被誉为“咏蝉之绝唱”,影响深远 |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诗的背景或相关作品,可参考《李商隐诗集》或相关文学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