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六公爵的结局都怎样】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表彰在推翻元朝、统一全国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封赏了一批功勋卓著的将领为“公爵”。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开国六公爵”,他们分别是:
- 徐达(中山王)
- 常遇春(开平王)
- 李文忠(岐阳王)
- 蓝玉(曹国公)
- 冯胜(宋国公)
- 傅友德(颍川侯)
这六位功臣在明朝初年的政治和军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朱元璋对权力的集中与巩固,他们的结局却各不相同,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被赐死,有的则得以善终。
以下是对这六位公爵的简要总结及最终结局的整理:
一、徐达(中山王)
徐达是朱元璋最信任的将领之一,曾率军北伐,成功驱逐元朝残余势力,收复大都。他为人正直、治军有方,深得皇帝器重。徐达在洪武十八年病逝,享年54岁,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谥号“武宁”。
结局:病逝,善终
二、常遇春(开平王)
常遇春是朱元璋手下另一员猛将,骁勇善战,曾在鄱阳湖之战中立下大功。他在洪武二年随军北伐时,因战事劳累而病逝于军中,年仅39岁。
结局:病逝,战死沙场
三、李文忠(岐阳王)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自幼跟随其征战,屡建奇功。他性格沉稳,善于治军,晚年因病去世,享年46岁,被追封为岐阳王,谥号“武靖”。
结局:病逝,善终
四、蓝玉(曹国公)
蓝玉是明朝后期的重要将领,曾参与多次北伐,战功显赫。但他在洪武二十六年因“蓝玉案”被牵连,被朱元璋以谋反罪名处死,家族也被牵连,成为明初著名的政治清洗事件之一。
结局:被诛,惨死
五、冯胜(宋国公)
冯胜也是朱元璋早期的重要将领,曾参与平定江南、北伐元朝等战役。他在洪武二十三年因“胡惟庸案”受到牵连,被朱元璋赐死,家族被贬。
结局:被赐死,冤死
六、傅友德(颍川侯)
傅友德早年投奔朱元璋,作战勇敢,屡立战功。但在洪武二十五年,因被怀疑有异心,被朱元璋下令赐死,死前还被要求自杀,死状凄惨。
结局:被赐死,惨死
表格总结:明朝开国六公爵结局一览
公爵姓名 | 封号 | 终结方式 | 备注 |
徐达 | 中山王 | 病逝 | 善终,谥号“武宁” |
常遇春 | 开平王 | 战死 | 年仅39岁 |
李文忠 | 岐阳王 | 病逝 | 善终,谥号“武靖” |
蓝玉 | 曹国公 | 被诛 | 因“蓝玉案”被杀 |
冯胜 | 宋国公 | 被赐死 | 受“胡惟庸案”牵连 |
傅友德 | 颍川侯 | 被赐死 | 死前被迫自杀,死状凄惨 |
结语:
明朝开国六公爵中,既有战死沙场、英年早逝的英雄,也有因政治斗争而惨遭杀害的悲剧人物。他们的命运反映了明初皇权高度集中的现实,也揭示了功臣在王朝初期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尽管他们曾经为明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但最终的结局却各不相同,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