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鞿羁的意思是什么】“鞿羁”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常见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它由“鞿”和“羁”两个字组成,分别具有不同的含义,合在一起则表达了特定的语义。
一、词语解析
字 | 拼音 | 含义 | 出处/用法 |
鞿 | jī | 本义为马缰绳,引申为束缚、限制 | 《说文解字》:“鞿,马靽也。” |
羁 | jī | 本义为马笼头,后引申为束缚、约束 | 《诗经·小雅·小弁》:“我心忧伤,惄焉如捣。假寐永叹,维予之疚。……言念君子,不敢怨怼。……我心忧伤,惄焉如捣。假寐永叹,维予之疚。” |
二、词语整体含义
“鞿羁”一词,常用于描述被束缚、受限制的状态,多用于比喻人的思想、行为受到外界力量的制约,无法自由发展或表达。
在古代文学中,“鞿羁”常用来形容士人不得志、怀才不遇的心情,带有浓厚的悲凉色彩。
三、常见用法举例
例句 | 出处 | 解释 |
“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韩愈《马说》 | 古文 | 虽然有千里马的才能,但因没有得到足够的喂养,能力无法展现,就像被鞿羁一般,难以发挥潜力。 |
“世路山河险,君心犬马羁。”——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 诗歌 | 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认为人生道路艰难,如同被鞿羁般受困。 |
四、总结
“鞿羁”是一个典型的古汉语词汇,由“鞿”和“羁”组合而成,原意指马的缰绳和笼头,后引申为束缚、限制之意。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比喻人受到外界环境或制度的压制,无法自由发展。这一词语虽然不常用,但在古文阅读和文学分析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鞿羁 |
拼音 | jī jī |
本义 | 马缰绳、笼头 |
引申义 | 束缚、限制 |
常见用法 | 古文、诗词中比喻受压抑、不得志 |
文化内涵 | 体现古代士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古汉语词汇,可继续探讨“桎梏”、“囹圄”等词的含义与用法。